小船在靜悄悄的微山湖上徜徉。傍晚的微山湖,敞開了溫暖的胸懷,一望茫茫。低頭聞水韻,舉目賞煙霞。遠處暮鴉飛入林壑,迷蒙的霧靄掩映島嶼。運河穿鎮而過,古橋長虹臥波,新葦搖曳多姿。
(資料圖)
微山湖是天地滄桑的創造,億萬斯年的地殼運動,形成大面積凹陷。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,溝通了南北江河水系。魯蘇豫皖四省數十條河流、流域面積三萬多平方公里的來水,成就了微山湖的浩蕩水光。
今日的微山湖,也凝聚著汗水和創造:一個功能性湖泊,涵蓋自然資源、水利、航運、旅游、漁業等多領域。改造漁業生態,推廣健康養殖,退漁還湖、退池還湖、退耕還濕,修復原生濕地,興建人工濕地,生物多樣性全面恢復,優良水體比例節節上升……為了微山湖的今天,微山湖人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獻。漁家默默收起了祖傳的漁網,重新開啟各自的人生;工廠毅然關停了轟鳴的機器,從頭尋求新的產業。微山湖人的心靈,與微山湖一樣純凈、美好、富有。
退養還湖政策實施后,濟寧市微山縣高樓鄉的網圍面積要進行大規模壓縮。渭河村的孫茂東,不顧家屬勸阻,賣掉了家里生意好、來錢快的水上運輸拖船隊,回村當了村委會主任。他領著村干部,挨家挨戶上門,告訴鄉親們:壓縮網圍面積既是為了維護大湖生態,也是為了規范養殖、提升效益。為了帶大家走上致富新路,他引導鄉親們依托本村的原生濕地和漁家文化,轉型發展旅游餐飲。村委會出臺獎勵政策,給予資金扶持,打造船船相連、極具當地漁家特色的水街。村民紛紛把住家船從自家池塘遷到五段河,搞起民宿和漁家樂。大家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令“微山湖漁家水街”的名號迅速打響,生意十分火爆。渭河村從原來貧窮落后的小漁村變成了現在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
孫茂東并沒有因此滿足。渭河村過去搞養殖,主要是養四大家魚,經濟效益不高。孫茂東研究市場行情,認為養大閘蟹前景更好。為了讓鄉親們放心,他大膽嘗試,下了一番苦功,終于獲得成功,鄉親們也紛紛跟進。繼而,渭河村聯合周邊三個村成立養蟹專業合作社。如今,微山湖大閘蟹連續多年在全國大賽中獲獎,蟹場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寶盆。
孫茂東先后獲得“全國勞動模范”“全國十佳農民”等榮譽。不幸的是,多年的忘我工作透支了他的身體。2020年,他永遠離開了深深摯愛的父老鄉親,沒有辜負自己“為村民工作到最后一刻”的錚錚誓言。
微山縣微山島鎮墓前村醫師張波,從醫學院畢業后放棄了在濟寧市工作的機會,帶著老師送的近兩萬元常用藥品,回到家鄉做了鄉村醫生。他把家里當衛生室,后來又借了表哥的四間門面房。
張波深知鄉親們看病不易,從一開始就堅持“先看病,后給錢”,拿不出醫藥費就先欠著。淳樸的鄉親到年底大多數都會來還賬,還不起賬的他也從不提起。多年來,患者欠下的藥費一度高達數十萬元,但張波“先看病,后給錢”的做法一直沒變。衛生室運轉不開了,他就去信用社貸款。為了償還貸款利息,他在服務鄉親之余,還參與了哥哥和表叔的養殖和船運。
張波做的事,鄉親們看在眼里、記在心里。衛生室擴建時,鄉親們有的捐錢,有的出義務工。完工后,張波拿著出工單,挨家挨戶送工錢。上級多次表彰給他的獎金,他不留一分,都捐給了村里幾家有重病患者的家庭。最早支持他回鄉行醫的老師在世時,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。老師病重時,他去濟寧陪護了將近一個月,直到恩師離世。
80后青年王少朋,是微山縣郵政分公司南陽支局的投遞員。微山湖中的南陽島四面環水,進出都靠船只。王少朋每天投遞的七個村分布于南陽島四周的小島,一圈走下來六十多公里,其中水路近五十公里。從2007年進入南陽支局起,王少朋就負責這條水上郵路,每天帶著妻子準備的午飯,駕一葉小舟往來穿梭,每年投遞報紙、雜志、函件一萬多份,包裹五千多件,投遞準確率百分之百。一名家住島上的高中畢業生,高考結束后就隨父母搬了家。由于電話打不通,大學錄取通知書來了,卻無法送達。王少朋輾轉問詢,找了整整三天,終于把通知書送到那個學生的手上。
湖上漁民居處分散,多年的投遞工作,讓王少朋熟悉了許多村民。村里老人出門不方便,他就墊錢買了老人所需的東西,從鎮上捎過來。他被大家親切地稱作“湖上鴻雁”,被評為“濟寧好人之星”“山東好人”。但王少朋覺得,這都是他的工作,他的本分。
就是這些淳樸、善良、赤誠的人們,創造著微山湖的現在和未來。微山湖是一把琵琶,陽光投下金色的琴弦;微山湖人是歌手,撥動宏大深沉的旋律。微山湖閃閃發光,微山湖引人入勝。
微山湖,一支動人的歌謠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3年04月29日 08 版)
熱圖推薦
微山湖,動人的歌謠(遇見)
“方向盤”的牛仔短褲搭配灰色短袖,張靜初展現完美
云涌科技(688060)2023年一季報財務簡析:增收不增
中國鐵路北京局28日預計發送旅客130萬人 全力提